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动物的肝脏与肠道承受着巨大压力。肠道和肝脏是一个双向的沟通系统,在医学上称为肠-肝轴,直接决定了动物是将饲料高效地转化为肉、蛋、奶,还是将营养消耗在对抗疾病和炎症上。理解并维护好它们的“双向奔赴”,是现代健康养殖的核心。肝脏与肠道通过两条并行的管道系统紧密相连,一条输送血液,另一条输送胆汁;它们逆向而行,构成一个精密的双向奔赴系统。
门静脉通路(从肠道到肝脏):肠道吸收的所有物质(营养物质、药物、毒素、细菌产物等等),并不是直接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它们首先会被收集到“门静脉”血管中,这条血管直接将血液输送到肝脏,在生理条件下,约有3/4的肠道血液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
胆道通路(从肝脏到肠道):肝细胞不断地利用胆固醇合成胆汁。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胆固醇、磷脂和胆色素等。大部分胆汁先被暂时储存和浓缩在胆囊中,当动物进食后,尤其是摄入脂肪时,胆囊收缩,将浓缩的胆汁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发挥乳化脂肪、调节菌群、排泄废物等作用。
一、肠道健康如何决定肝脏负荷
肠道作为消化吸收的首要部位,肠道的状态决定了进入肝脏的物质是营养素还是有毒物质。
1.健康的肠道
优质营养供应:健康的肠道黏膜和平衡的菌群能高效地将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水解、吸收,通过门静脉供给肝脏。肝脏得以顺利合成蛋白质、脂肪等,支持动物生长、产蛋和产奶。
有益代谢产物:有益菌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丁酸不仅是肠黏膜细胞的能量来源,能加固肠道屏障,进入肝脏后还能促进糖脂代谢,为肝脏提供清洁能源,起到抗炎和健康调控作用。
2.不健康的肠道
当肠道健康受损(如因感染、炎症、菌群失调或营养不良导致屏障功能障碍),肠道屏障完整性遭到破坏,肠道通透性增加,即发生“肠漏”(Leaky Gut)。
毒素直击肝脏:一旦发生“肠漏”,大量内毒素、霉菌毒素、病原菌及其代谢产物会突破防线,经门静脉直奔肝脏。肝脏作为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中心,必须全力处理这些毒素。而肝脏长期超负荷的解毒工作会导致肝脏脂质代谢紊乱,能量用于解毒而非转化,脂肪异常堆积发生脂肪肝,尤其在蛋禽和围产期奶牛中常见;毒素直接攻击肝细胞造成肝细胞损伤,导致肝功能下降,甚至发生肝炎、硬化;肝脏忙于解毒,削弱了其本身的免疫调节功能,动物整体抗病力下降。最终表现为饲料报酬降低、生长速度放缓、产蛋/产奶率下降,肝脏病变淘汰率升高。
二、肝脏状态如何影响肠道环境
肝脏的功能状态并非被动受肠道支配,而是通过多种机制主动且深刻地调节着肠道环境,形成关键的肠肝对话。
1.健康的肝脏
分泌胆汁:肝脏分泌的胆汁是肠道消化脂肪的关键。充足的胆汁能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能抑制肠道有害菌,调节菌群平衡。
高效解毒:健康的肝脏能及时清除来自肠道的毒素,避免其进入体循环,为肠道乃至全身提供一个洁净的体内环境。
2.不健康的肝脏
胆汁分泌不足或异常:受损的肝脏无法有效分泌胆汁,导致脂肪泻、维生素缺乏,饲料能量利用率大幅降低,同时也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毒素的系统性扩散:功能衰竭的肝脏无法处理所有毒素,导致毒素进入全身循环,引发全身性炎症。这种炎症状态会反过来进一步加剧肠道屏障的损伤和菌群失调,形成肠肝之间的恶性循环。
营养转化障碍:肝脏合成蛋白质、转化营养的能力下降,无法为肠道黏膜细胞的更新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肠道修复能力变差。
三、养殖实践中的应用:如何促进双向奔赴
现代养殖的目标是打破恶性循环。在养殖中,建立肠肝良性互动的健康循环,其核心在于:减轻肠道负荷、加固肠道屏障、支持肝脏功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多方面入手。
1.饲养管理与原料控制
严控饲料原料:杜绝霉变原料,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是减轻肠肝负担的第一道防线。
科学配方:避免过量不易消化的蛋白,使用膨化、发酵等预处理工艺提高饲料消化率,从源头减少内源性毒素的产生。
减少应激:避免密度、湿度、温度不当,保证通风,提供稳定环境。良好的饲养管理可减轻动物应激,从而降低对肠-肝轴的负面影响。应激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增加肠道通透性,是“肠漏”的重要诱因。
2.维护肝脏和肠道健康
在基础保障之上,通过营养手段主动塑造健康的肠道环境和强大的肝脏功能。
3.胆汁酸的应用
在构建肠肝良性循环的综合策略中,外源性胆汁酸的应用已超越传统的内源乳化剂的角色,逐渐成为调节肠肝轴功能的一种多效性战略添加剂。其作用机制涵盖消化促进、菌群调控、毒素清除以及代谢调节等多个层面,对肠道和肝脏健康均具有关键影响。
对肠道:促消化、调菌群、减毒素。
在肠道方面,胆汁酸通过高效乳化脂肪增强脂质消化吸收,提升饲料能量利用效率,从而减轻后肠消化负担。同时,胆汁酸可选择性抑制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如梭菌)生长,维护菌群结构平衡,并能够结合内毒素(LPS)及霉菌毒素,减少其肠壁透过与吸收,降低系统性炎症风险。
对肝脏:利胆、解毒素、肝再生、调代谢。
对肝脏而言,外源性胆汁酸可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并改善胆流,有效预防胆汁淤积;其通过竞争性结合毒素、激活解毒酶系统,增强对内源性与外源性毒物的解毒能力;还可减轻肝脏氧化应激与炎症损伤,保护肝细胞功能。此外,胆汁酸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法尼醇X受体(FXR)等信号途径促进肝细胞增殖与分化,有助于肝脏再生与结构修复;此外,还可通过FXR和TGR5调控糖、脂和能量代谢。
因此,在畜禽生产中,胆汁酸不仅有助于改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更在整体健康调控、肝肠功能维护和抗应激方面展现出多方面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功能性添加剂。
四、小结
在动物养殖中,肠与肝的“双向奔赴”是一个关乎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的核心生理过程。养殖生产中,维护好肠-肝轴的平衡,是实现无抗养殖、提高饲料转化率、保障动物健康、降低死淘率的必由之路。通过“饲养管理+原料控制+肠道保健+肝脏健康”的综合方案,可以主动干预肠-肝轴,有效打破“肠道损伤→肝脏中毒→代谢紊乱→生产性能下降”的恶性循环,最终实现提高饲料报酬、增强抗病力、改善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目标。补充胆汁酸是实现肠肝双向奔赴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桥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