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温度下豆油在生长猪生产中的应用:
低温条件下猪基础代谢提高,免疫系统面临的挑战增加,这导致猪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与生命活动。由于缺失棕色脂肪储存库,猪通过非颤抖产热维持体温的能力较低,低温对猪健康的影响较大这导致猪主要通过摄取饲粮中的能量以维持体温恒定,进而抵抗寒冷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东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尝试在饲粮中添加豆油以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减轻寒冷温度对猪的负面影响,并对其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与22℃适温条件饲养相比,生长猪在14 ℃低温条件下的日增重降低20.0%,日采食量增加了11.1%。通过在饲粮中添加4.17%大豆油将净能水平从2490kcal/kg提高到2680kcal/kg,发现与饲喂基础饲粮相比,添加大豆油使生长猪日增重增加18.2%,日采食量降低9.7%;与适温组相比,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此外,低温诱导了生长猪机体代谢失调,其血液代谢物组成发生了严重的移位,多种代谢物上调,这些代谢物涉及多个与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亚麻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类醇激素生物合成、鞘脂类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鞘脂信号通路和磷脂酶D信号通路。而饲喂高能饲粮后多种代谢物下调,并恢复到与适温组生长猪代谢状态一致"。低温还会诱导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增加多种与肠道炎症反应和宿主炎症性黏膜疾病相关的致病菌丰度,降低多种参与能量代谢和短链脂肪酸产生的菌属丰度,并导致肠绒毛损伤;饲粮补充大豆油后缓解了低温对肠道菌群的负面影响,使猪肠道菌群组成与适温组生长猪相似,并增加了肠道中短链脂肪酸的水平和短链脂肪酸受体的蛋白表达。此外,低温导致生长猪肝脏过氧化氢水平增加,诱导了肝脏凋亡和铁死亡,超微结构分析显示线粒体功能和结构受损,线粒体分裂增加。而补充豆油后超微结构分析显示,肝脏线粒体形态和结构恢复正常,代谢更加旺盛,线粒体融合增加,氧化应激状态得到缓解。
亚麻籽油在育肥猪生产中的应用
n-3 PUFA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近年来,人们食用的大部分肉类的PUFA含量较低,且其中n-6 PUFA的含量通常高于n-3 PUFA。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猪肉品类的消费习惯逐渐由肥肉型猪肉转变为瘦肉型、优质风味型猪肉,并最终发展为追求保健型猪肉的消费习惯。有研究表明,猪不同组织中n-3 PUFA与n-6PUFA的含量能够随着饲粮成分改变。亚麻籽脂肪含量为35%-45%,且富含n-3 PUFA中的ALA,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油料作物。但亚麻籽中同样含有生氰糖苷、抗吡哆醇因子等抗营养因子,这限制了其在养猪业中的应用。鉴于亚麻籽富含n-3 PUFA的特性,东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尝试利用亚麻籽生产出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富n-3 PUFA保健型猪肉。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亚麻籽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但饲喂10%亚麻籽对60kg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并没有显著负面影响,且能够显著降低猪背膘厚度,调控猪胴体脂肪的构成中。此外,饲粮中添加10%亚麻籽能够显著降低猪背最长肌、背部脂肪腹部脂肪、肝脏与肾脏中n-6/n-3 PUFA的比值,增加n-3PUFA以及PUFA的比例,其中背最长肌中亚麻酸的提高幅度最大,提高了2.6倍10-12。这表明,饲喂亚麻籽能够提高猪不同组织中n-3 PUFA的含量,改善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而生产出富含n-3PUFA的猪肉与猪油。饲粮中添加亚麻籽还能够增加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的浓度,提高猪血清中谷胱甘肽(CSH)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与抗氧化功能。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0%亚麻籽使猪腹部脂肪中维生素E的含量提高了近4倍促进维生素E在猪腹部脂肪的沉积。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使用饲喂亚麻籽的猪腹部脂肪炼制成富含n-3 PUFA的猪油,发现饲喂富含n-3 PUFA猪油(添加10%亚麻籽)的大鼠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显著低于饲喂普通(10%对照组)猪油的大鼠,与不添加油脂组大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见表3)。富n-3PUFA猪油还能够提高大鼠心脏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浓度,增强大鼠心脏和肝脏的抗氧化功能。
亚麻籽油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
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力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东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妊娠后期与哺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3.5%的亚麻籽油与添加3.5%的大豆油相比,显著提高了仔猪断奶重与平均日增重:促进了仔猪的生长发育。饲喂亚麻籽油没有显著改变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与仔猪初生重等,且对母猪体况没有显著影响。饲喂3.5%的亚麻籽油还可以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中乳脂的含量,增加母猪乳、血浆及仔猪血浆中n-3 PUFA的比例,降低n-6 PUFA的比例与n-6/-3PUFA的比值,其中初乳中亚麻酸的含量提高了1.2倍,常乳中亚麻酸的含量提高了3.4倍仔猪血浆中亚麻酸的含量则提高了1.8倍。
此外,东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给母猪饲喂亚麻籽油还可改变子代仔猪组织中脂肪酸的含量,显著提高仔猪肝脏、脑、皮脂、背最长肌中n-3 PUFA 的比例,降低n-6/-3 PUFA的比值,且增加仔猪脑中DHA和EPA的含量,促进了仔猪的脑部发育。这表明母猪饲喂亚麻籽油能够通过母乳提高仔猪组织中PUFA,促进PUFA在仔猪体内沉积。母猪饲粮添加亚麻籽油还能够降低母猪血浆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促进母猪体内脂肪的合成与代谢,并提高母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与仔猪血浆中IgG、IgA和溶菌酶的含量,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u5。母猪饲喂亚麻籽油能够调节仔猪肝脏中a-生育酚转移蛋白(α-TTP)、Δ5 去饱和酶(D5D)与 Δ6 去饱和酶(D6D)的mRNA表达,并降低仔猪肝脏中脂肪酸合酶(FAS)的mRNA表达,且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mRNA表达有增加的趋势。有研究表明,n-3PUFA与n-6PUFA能够诱导PPAR-α的表达,进而抑制FAS的活性。
鱼油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
鱼油是由鱼类及其加工副产物提炼所得的一种具有强烈鱼腥气味的黄色至红棕色的油状液体。鱼油中富含n-3 PUFA,其主要组成成分是EPA和DHA中。EPA和DHA是母体中胎儿形成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可经母猪胎盘被仔猪吸收。有研究表明,在猪饲粮中添加8%的鱼油能够显著提高猪脂肪和肌肉组织中的n-3 PUFA含量。n-3 PUFA是母猪在胎儿形成及产后自身发育所必需的。在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鱼油可以提高乳中n-3 PUFA2,从而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表明,母猪妊娠前7d开始至哺乳期结束在饲粮中添加鱼油有提高后代仔猪断奶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的趋势,并有提高母猪分娩当天以及分娩14d血浆中IgG含量的趋势,对后代仔猪血浆进行测定,也得到类似的结果。饲粮添加鱼油还显著提高了母猪初乳中IgG和IgA的含量,并有增加分娩当天和分娩21 d母猪血浆中葡萄糖含量的趋势。鱼油改善了母猪初乳脂肪酸的组成,EPA与DH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6.7倍与4.9倍。此外,鱼油影响仔猪皮质、肝脏与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组成,增加仔猪皮脂、肝脏与背最长肌中DHA的含量,降低了仔猪肝脏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和FAS基因的mRNA的表达。饲粮中添加鱼油后,仔猪组织中大量的EPA与DHA可以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x(PPAR-x)基因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SREBP-1通路、下调FAS基因的表达,改善机体脂肪酸代谢。
原文:不同脂肪源在猪生产中的作用与应用
作者:石宝明,孙国栋,钊阳.
备注:转载只为分享,以学习交流为目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