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5-03-12

霉菌毒素与胆汁酸的相互作用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动物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会导致肝脏损伤、肝脏解毒功能异常、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紊乱。胆汁酸是肝脏内的胆固醇通过多个生物合成步骤转化而来,对维持肝脏、胆囊和肠道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与预防血管硬化、胆结石等疾病密切相关。此外,胆汁酸能够减轻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损伤,以下将讨论霉菌毒素与胆汁酸的相互影响。

11.png


霉菌毒素对胆汁酸的影响

霉菌毒素进入肝脏会干扰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代谢,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霉菌毒素暴露导致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减少、胆固醇生物合成基因表达减少,包括HMGCS1、FDPS、SOLE、EBP、FDFTI和 VLDLR。当仔猪暴露于毒性水平黄曲霉毒素AFB1时,调控胆固醇和脂肪酸稳态的基因(ABC8、SCD1、LDLR 和 FASN)表达发生变化。此外,对黄曲霉毒素AFB1处理大鼠导致其粪便中胆固醇转变生成胆酸过程中的胆固醇衍生物(胆甾醇、胆固醇酯、鹅去氧胆酸、二羟胆固醇、羟胆固醇和 5-胆甾醇)水平显著降低。肝脏合成的胆汁酸进入小肠后,发挥促进脂质消化吸收的作用。在回肠部位,大部分的胆汁酸被重吸收进入血液,通过门静脉血液循环回流至肝脏。而肠道炎症会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干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DON暴露会破坏肠上皮Caco-2细胞中胆汁酸的主动运输,降低细胞中胆汁酸转运体OSTα、IBABP和ASBT的表达。综上所述,摄入霉菌毒素会于扰胆固醇和胆汁酸的稳态。


胆汁酸影响霉菌毒素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霉菌毒素是亲脂性的,摄入的霉菌毒素可与脂蛋白结合,并在脂蛋白颗粒表面被胆固醇隔离,这种隔离作用有助于减少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毒性。胆汁酸在肠道中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可能包括霉菌毒素。在这样的混合物中,胆汁酸可以促进霉菌毒素的排泄,减少霉菌毒素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从而降低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潜在危害。此外,胆汁酸影响肠道中食物和毒素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霉菌毒素在体内的浓度和分布。在养殖中通过补充胆汁酸调节体内胆汁酸的水平进而干扰霉菌毒素的吸收过程,减少其对机体的危害。不仅如此,胆汁酸影响霉菌毒素的代谢途径,改变其代谢产物的结构和活性,从而影响霉菌毒素的生物学效应。

霉菌毒素影响肝脏中胆固醇和胆汁酸的合成,破坏肠道中胆汁酸的吸收,导致机体内胆汁酸稳态失调;胆汁酸影响霉菌毒素的排泄、吸收和代谢过程,调节毒素在体内的浓度和生物学效应,从而减少霉菌毒素对生物体的危害。综上所述,霉菌毒素与胆汁酸之间存在复杂而重要的相互作用。


作者:李艳伟

原文:石胆酸缓解黄曲霉毒素B1诱导仔猪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

备注:转载只为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为目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