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是肝脏细胞分泌的黄绿色黏稠液体,其性味苦寒,具有明目、止痉、消肿、化痰、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及滋阴润燥等功效。《本草纲目》和《中华本草》中分别收载了31种和44种动物胆汁,如熊胆、猪胆、牛胆、蛇胆、鸡胆等。熊胆在我国的使用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始载于《唐本草》:“疗时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心痛”。猪胆在《名医别录》中记载为“疗伤寒热渴”,后在《本草拾遗》中又有“主小儿头疮,取胆汁敷之”的说法。牛胆最早出现在汉代《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后又有《本草纲目》记载其可“除黄,杀虫,治痈肿”。一千余年来的实践证明,胆汁对于某些疾病的疗效确切。常用于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喉痹、烦热、黄疸、淋巴结核、痢疾、便秘等疾患。许多中药制剂中的成分都含有胆汁,如:由蛇胆制成,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方面疾病的蛇胆川贝液、蛇胆酒;牛胆与苦参、龙胆一起做成的蜜丸对传染性肝炎有较好疗效;羊胆做成水剂、胶囊剂、丸剂后治疗肺结核疗效较好。为更好地发挥胆汁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做了大量研究,现将其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图1.《中华本草》猪胆
1 化学成分
胆汁黏稠味苦,pH约7.4。胆汁在不同动物中的化学成分不同,其主要成分除大量水分外,还含胆汁酸类、胆色素、黏蛋白、脂类、无机物、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
1.1 胆汁酸类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活性成分,其结构以胆烷酸为母核,根据其取代基的数目和位置的差异构成不同种类的胆汁酸。主要存在形式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两大类,游离型胆汁酸主要有胆酸(CA)、石胆酸(LCA)、去氧胆酸(DCA)、鹅去氧胆酸(CDCA)、猪去氧胆酸(HDCA)等,结合型胆汁酸是指胆酸与氨基化合物的结合物,如甘氨胆酸(GCA)、甘氨鹅脱氧胆酸(GDTA)、牛磺胆酸(T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等。
不同动物胆汁中含有的胆汁酸在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张启明研究了牛胆汁酸的种类,并测定其胆汁酸含量,结果发现牛胆汁中游离型胆汁酸较少,主要含结合型胆酸,如GCA、GDTA、TCA、TCDCA,且GCA的含量与TCA基本相同。苗明三等报道,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熊胆中以结合型胆汁酸为主,即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除此之外,谢培山认为UDCA是熊胆粉中特有成分。最早的UDCA是从熊胆汁中提取获得,但因其药材珍贵,目前利用的UDCA大多是由CDCA经化学合成制得。猪胆为猪科动物猪胆汁的干燥品,其化学成分包括胆汁酸类、胆红素类等物质,其中胆汁酸类含量最高,约占总含量的50 %-70 %,主要有3α-羟基-6-氧-5α-胆烷酸、LCA、猪胆酸、HDCA、CDCA等。综合目前研究,对猪胆汁的化学成分研究以HDCA、CDCA和猪胆酸等胆汁酸类为主,并且已形成成熟的提取工艺,但对猪胆汁中其他类化学成分研究较少。
2 药理作用及应用
大量研究证明了动物胆汁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其解热消炎、镇咳抗菌等效果显著,对动物胆汁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镇咳祛痰作用
前期研究证明动物胆汁能有效缓解咳嗽、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李泽浩等利用取出胆红素的胆汁母液制备粗胆汁酸,发现猪胆汁酸有明显的延长诱发咳嗽潜伏期及镇咳作用。胡霞敏等发现牛磺结合胆汁酸镇咳祛痰作用明显高于其相应的游离胆汁酸。
2.2 抑菌及抗炎作用
张中泉等发现猪胆汁乙醇提取物对痢疾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李培锋等研究了鸡胆汁抗炎抗菌作用,研究发现牛磺酸(Tau)、CA、CDCA和TCDCA四者不仅能明显的抑制由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炎症,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得出鸡胆汁能有效地抑制急慢性炎症的结论。蒋蕾的研究表明羊胆汁中的有效成分TCA、TCDCA均能明显抑制PEG2、NO和白介素6(IL-6)等炎性介质,从而对急慢性炎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李慧峰等证明GCA也能显著地抑制急慢性炎症。
2.3 免疫调节作用
李培峰等采用ELISA、比色法等实验方法,观察了GCA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GCA能够明显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体液免疫能力,抑制迟发型过敏反应。刘欣媛同样证明了从牛胆汁中提取的TCA能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提高体液免疫,说明TCA可对动物免疫系统起调节作用。
2.4 溶解胆石作用
朱晨宇等对UDCA和T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性胆结石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随机抽选了74例胆固醇性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日给予UDCA,一组给予等量的TUDCA,每日3次,6个月后,通过B超观察溶石效果。结果发现6个月后UDCA和TUDCA的有效率分别达75.8 %和78.5 %。目前,UDCA及TUDCA已应用于临床。
2.5 抗癌作用
Wali等在观察致癌物对小白鼠的影响实验中发现:胆汁中的胆汁酸会增强其对小白鼠的致癌作用,但胆汁中的UDCA则正好相反,且UDCA还可诱导乳腺癌细胞株凋亡。任蕴芳等报道:猪胆汁酸钠可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其细胞向终末方向分化。陈江等抗癌实验显示,GDTA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增殖,并能诱导肝癌细胞株凋亡。苗明三也指出:熊胆除了具有抗炎,解热等药理作用外,还具有抗癌作用。
2.6 解热镇痛作用
李培峰等对鸡胆汁中有效成分Tau和CA的解热镇痛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的Tau能有效降低小鼠体温,而低剂量的Tau和CA对小鼠体温无显著影响。采用热板法观察Tau和CA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显示,低剂量的Tau对小鼠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郝文利实验则证明了TCA解热作用的机制与降低小鼠下丘脑中5-羟色胺、多巴胺和PGE2的含量有关。
2.7 其他作用
除上述药理作用外,TCDCA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延缓机体衰老。CA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可促进脂质类的消化吸收,CA还具有升高血压和强心的作用,但去氧胆酸则相反,一定程度上对心脏有抑制作用。
3 展望
胆汁作为我国中医传统用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胆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通过分析,可发现动物胆汁种类繁多且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胆汁来源的不同分别进行成分分析、质量评价和药理研究是胆汁研究的重要趋势。作为大宗中药,由于动物胆汁(如熊胆、蛇胆等)资源紧缺,考虑到临床应用时的成本问题及对动物的保护,探索人工合成胆汁酸的方法或寻找珍贵动物胆汁的替代品也是将来研究的重点。
原文:姜姣姣,杨鹏,时新刚,李怀志,文蕾,王晓.动物胆汁的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7,19(3):227-228J0001,J0002.
备注:转载只为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为目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